导语

见李曼卿之前,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。33岁成为掌管全国六百多个分子公司的总裁,光凭努力或运气,恐怕是不行的。一个多小时的采访,李曼卿聊了自己,聊了行业,还给所有正在奋斗的人分享了他的思考。


下午一点,李曼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,跟他握手时发现,他的手绷得笔直,一点不打弯,很绅士。

 

1.jpg

回忆起学生时代,李曼卿说自己是“规划失败的典型案例”。本科攻读计算机专业,却整天研究文史哲,硕士研究生转文,却回过头来琢磨计算机。那时的他总觉得学校教的东西用处不大,想去学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。现在的李曼卿是华图教育的总裁,他人生的几次转向,也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。


三个转折点,成就霸气年轻总裁


2010年4月,李曼卿加入华图,成为一名面试老师,之后仅用七年时间就成为总裁,他称这期间有三个重要的转折点。

 

2.jpg


第一个转折点是2012年2月,他从专职老师转为市场部经理,这种改变让他收起了知识分子情怀,“弯下腰去做了很多接地气儿的工作,比如亲自到各个校园里发传单,发完传单换件衣服再上台做讲座。”那段时间,他建立起对整个教育行业、整个产业链更宏观而全面的拓展思路。

 

2013年,李曼卿离开北京,出任河南分校校长,这是他在华图的第二个关键转折点。华图的每一所分校都具有包括师资、市场、产品、职能等部门的完整体系,“总部会赋予分校很大的自主权,很多产品和运营的创新模式可以放开手去做。”在河南的三年时间,锻炼了他的综合管理能力,并且深化了他对教育产业、对产品的全面理解。

 

1984年出生的李曼卿在2018年升任华图教育总裁的时候,还不到35岁,这不仅仅是他在华图的关键转折点,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。他开始对行业以及企业进行宏观的理解和把控,综合分析市场、客户特点、产品类型等,从而制定出整个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路径。

 

李曼卿笑着说在华图的这些年充满了“意外”,原本他也有过明确的规划,后来发现职业规划其实是个“伪命题”,比如他刚要落实自己的规划,就被换了工作地点。因此,主动尝试改变或接受改变对于年轻人来说更为重要,所谓改变包括环境、能力结构等不同层面的变化,只要能够带来成长,都值得一试。当然,改变需要建立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之上,否则只能算作“朝三暮四”,每一次做出选择之后,总得做出点什么。


五年内,教育行业将发生巨变


喜欢研究历史的李曼卿说,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用机器的化石能量代替人跟牲畜的肌肉力量,信息革命的本质是用计算和信息来取代人的沟通和思考。而现在,中国的教育企业主要还是靠人员的扩张来实现产能的扩张,互联网凭借目前的计算能力、信息互联能力,还不足以彻底颠覆整个教育行业,“但是,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,所以我们预测,整个教育行业会在未来五年时间迎来非常大的变革。”

3.jpg


苗头之一在于,现在的线上教学已经能够解决带宽问题、教学互动问题等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劣势问题,例如华图正在试点的“双师教学“模式,即线上一位老师,线下一位老师,同时进行授课和学生管理的教学方式。举个例子,在线上能够实现跨地域教学,即一位老师同时为不同地域的学生授课,还能通过互联网即时与学生发生互动,在线下由各地域的老师负责组织学生讨论和练习。诸如此类的新型教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知识消化的效率。

 

另一个较为明显的苗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。“目前,全国有一千多万名老师,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备课之后给学生讲课,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解决授课内容的问题,未来也许一两万名教师就能把课都上完,剩下的老师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中,解决每个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,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。”李曼卿说,教育行业将要接受技术的“洗礼”,迎来革命性的巨变,在这个数万亿的市场上,也许会出现教育界的“BAT”。


华图的员工标准:正能量+实干精神


华图是一家历经17年风雨的老牌企业,至今拥有7000多名员工,关于人才引进和管理标准,李曼卿提到两个关键词:正能量和实干。

4.jpg


李曼卿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拥有两种情怀:一是想用知识改变世界;二是想要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。华图作为一家教育企业,在招聘教师的时候,门槛是211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,因此,华图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分子,在他们的身上多少都有点这样的情怀。

 

与有情怀的知识分子共事,价值观正确是最重要的,华图也把它作为最底线的要求。“在华图工作,时刻需要一种价值牵引,这种价值牵引能够让人真正从内在产生正能量,防止精神被欲望本源反噬。”正如我们采访时所感,李曼卿并没有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显得紧绷,或是因为职位而膨胀,他轻松自如,温和从容,他告诉我们,正能量不是靠外界补给的,从外界吸收来的正能量很快就会消耗殆尽。

 

华图是一家务实的公司,实干精神是李曼卿强调的第二个关键点。“我们不会过多关注员工说的有多好、工作汇报的有多好,而是看重员工在实操中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成绩,比如是否具有高度的执行力,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等。同时,管理知识分子,需要营造一种分享和包容的环境,不能靠行政权力、制度流程去压制他们,去束缚他们的视野。”

 

企业的某些“气质”往往会映射在员工身上,反而言之,员工的信仰掌握着企业的发展命脉,而李曼卿让我们看到了充满正能量、踏实肯干的“华图人”。


竞争是一场马拉松,需跑赢身边人

 

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,这是竞争的残酷。重视竞争的人总是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缘,不断吸纳新的信息,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。


“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,大量的经验型工作都被机器、系统所替代,就像当年蒸汽机替代工匠、人力一样,现在脑力工作者也开始被替代。”换句话说,在工具的变化、市场环境的变化、企业管理理念的变化等时代背景下,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,也许不但没有变成财富,反而变成一种包袱。加之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,这不光会加速职场竞争,甚至会对整个脑力工作人群产生替代效应。

 

然而,机器不具备“凝聚人”的能力,因此,拥有领导才能的人不容易被挤出或淘汰,这样的人还能够让机器帮助自己提升管理效率。那么,不具备领导才能的普通员工应如何保持不掉队呢?

 

李曼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: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,突然窜出一头狮子,其中一个人马上蹲下开始系鞋带,另一个人说“你系什么鞋带啊!你系了鞋带也跑不过狮子啊!”系鞋带的人说:“没关系,我跑过你就可以了。”

 

面对大环境的淘汰机制,每个人真正需要的是跑赢身边的人,这便需要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结构、思维方式,不断提升自己,拉开与别人的差距。相反,只聚焦于自己的工作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,或一味沉浸在娱乐环境中,这样的状态肯定会导致被淘汰。

 

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七年时间当上总裁,但至少要努力成为不被狮子吃掉的那个人。


5.jpg


撰稿 | 江南冯婉

美编 | 邓昕